http://news.dichan.sina.com.cn深圳特区报 2010/11/22 7:48:32
日前,住建部和外管局联合发出外资“限购令”,分别对境外个人和机构在华购楼置业做出明确限制。此举无疑将中国楼市的调控态势进一步拉高。
早在2006年7月,建设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布过“限外令”,次年,房地产被列为外商投资的“限制”行业。此次“限外令”的推出,则对外资的具体套数和置业领域做出明确限制。
最新数据显示,中国金融机构9月外汇占款新增2896亿元,创下近八个月以来的新高。近期,热钱通过外资企业的形式流入地产市场的规模有所放大。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1至10月,全国房地产领域实际使用外资额同比猛增48.04%,增幅明显高于其他领域利用外资增幅。外商投资以普通住宅为主,旅游地产增长较快,对国内楼市的介入正在向二、三线城市蔓延。
在某种情况下,资本控制往往成为一国管理流入资金的政策工具。上世纪90年代巴西、智利等都实施过资本管制措施,今年以来,印尼、韩国和泰国等国已对热钱的涌入实施了一些限制性措施。
从外资目前在一线城市整体置业的微弱占比来看,此次限外令对整体需求应该影响不大,更多是在显示政府坚定调控的姿态,以及对国际热钱的警示作用。问题是境外基金现在一般不会直接在境内购房,而是通过收购企业股权的形式间接购买物业,对以开发和投资参股形式进入地产业。
事实上,限外令是将国际热钱当作“购买”环节的买家来规管,但不少外资仍可潜行入境,如采用项目收购,甚至通过地下钱庄等途径进入中国楼市的“开发”环节,而这又刚好不在“限外令”的限制范围之内。
外资还可以利用离岸交易等方式轻而易举进入内地楼市。新版限外令发布不到一周,一宗境外机构收购上海大宗物业的交易就以离岸交易的方式成交。交易双方均为境外公司,据称标的金额在9亿元人民币,不仅不受国内限外令的限制,还可以合理避税。
如此看来,境外资金以股权转让、离岸交易、向二三线城市渗透,包括以各种“曲径通幽”的方式向中国楼市的“开发”环节“嵌入”,显然就是在与新版“限外令”的监管方向和范围反向而行,也在考验有关部门的监管应变能力。(作者为知名财经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