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重庆晚报 时间: 2010年11月17日00时00分00秒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首次将“社会更加和谐”作为重要目标提出。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
当时,年轻的直辖市重庆刚满5岁,正生机勃勃地推进着自己的建设。党中央“和谐”号角吹响,市委、市政府迅速行动,加快了建设和谐社会的步伐。
经过几年努力,如今在重庆,和谐的街区、和谐的乡村,和谐的家庭……和谐图景越来越多。
三把尺子找差距 以人为本促和谐
2008年3月26日,市委书记薄熙来在市管领导干部现代经济知识培训班上做了题为《解放思想、扩大开放,把“314”总体部署落到实处》的专题报告。
薄熙来说,要用“三把尺子”衡量重庆的长短———“纵尺”,量直辖十年的进步;“横尺”,与兄弟省市比比找差距和不足;“314总体部署”就是第三把“尺子”,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给重庆绘制的“国标尺”,用这把尺子量,就能将重庆置于国家发展的大局来定位,就会感受到前所未有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思想解放的序幕拉开,“三把尺子”拿在手里,重庆人在大讨论中感到眼界的局限,视野的狭窄,勇气的不足。
4个多月后,重庆出台了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决定。随后,重庆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的思路逐渐明朗。围绕“314”总体部署,加快重庆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推进“五个重庆”建设,探索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难题……
深入基层问冷暖 排忧解难结穷亲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更加重视基层党的建设。不下功夫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百姓就会怨声载道,党就会失去民心。”薄熙来说。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我市开展了干部“大下访”活动,一大批信访积案和大量社会矛盾化解在基层。
截至今年9月,全市20万余名干部主动走访群众92万人次,各级财政投入78.8亿元,解决各类矛盾纠纷近11万件,500多万群众直接受益。
从2008年8月开始,我市在全市村、社区探索建立党组织书记每周一次接待群众、党组织班子成员每年两次进家入户走访每户群众、群众意见定期办理反馈的“三项制度”,今年以来,全市共接访群众145万人次,走访群众2016万人次,群众满意度达96.5%。
去年5月,我市掀起了全市党员干部进基层、进村子、进农户和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三进三同”党性作风实践锻炼。与此同时,党员干部与困难群众“结穷亲”活动也开展起来,32万名干部职工“结穷亲”52万户,解决具体困难37万个。
综合治理促平安 科学决策保稳定
基层的和谐稳定也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我市1006个乡镇街道建立起了由综治办公室统一协调,综治、信访、公安、司法、安监、武装“六位一体”的综治工作格局,村社则以党组织为平台建立综治工作站。
我市还加强科学民主决策探索。如建立“重大决策稳定风险评估”,从源头上化解矛盾和因决策失误造成群众上访的风险。我市还相继建立完善移民信访稳定联席会议机制、多元矛盾纠纷调处机制等,去年累计调解民间纠纷近38万件,调解成功率达98%。
“打黑除恶”371个黑恶势力团伙覆灭;交巡警合一改革破获刑事案件1.4万起;5588名校警进驻校园……越来越多的市民能够同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越来越多的困难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帮助。重庆,这座和谐之城,正在中国西部快速崛起!据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