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5月17日 07:58 来源:齐鲁晚报
媒体连续报道的嘉诚健身俱乐部一夜蒸发,800多会员协商维权一事,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和关注。不少市民反映了他们被各种储值卡“套”住,常年进行“无息存款”的经历。有关经济学专家表示,商家出售储值卡实质是一种非法集资行为,各部门在这方面的监管目前还是空白。
手段一 连续自降身价,仍然大有赚头
说起买储值卡的经历,济南的房女士就有一肚子的苦恼。
今年4月初,房女士和朋友在山师东路逛街时,正赶上一家健身俱乐部搞促销活动,教练称,可以免费体验后再决定是否要办卡。当时说的年卡价钱是650元,体验后,房女士留下了联系方式说再考虑;次日,教练打来电话称,价格降到550元,让她再考虑;又过了一天,教练发来信息称:“年卡最低价450元,另外在一年的基础上,再赠送3个月的时间”;到了4月底,教练又打来电话说,年卡还可以再便宜,最低400元。“当时那个教练跟我们急了,说这是开店以来的最低价。如果两个人办卡,还可以再免费赠送一张年卡。真是想不通,俱乐部把我们粘上了。”房女士无奈地说。
短短的一个月,健身年卡就连续三次自降身价,从650元降为400元。这种降价,俱乐部不会赔钱吗?对此,济南另外一家健身俱乐部资深主管孙教练称,这种所谓的降价只是一种噱头。年卡的实际价值要比400元还低。在每年的经营淡季,俱乐部都会通过低折扣、增加优惠等措施拉拢顾客。这时的折扣价其实并不便宜。以他所在的俱乐部为例,年卡的成本价是365元,而他们在疯狂打折时的价钱是560元。一般情况下,储值卡的售价是成本价的一倍。
这种打折售卡现象在开业之初最为严重。孙教练称,这些店在开业前一个月,有一个储值卡“预售期”,这时一般是租下了场地、办下了各种证件,但健身器材往往不全。这时的储值卡价钱一般比营业后要便宜一两百元。低价位再加上大肆宣传,这时候拉的顾客将是俱乐部营业后最主要的客源。短短几天内,少则能拉几百人,多则上千人。而这些钱,就被商家拿去购买各种器材、产品。“这可以说是空手套白狼。”
手段二 半年收回成本,有钱就开连锁店
说到各行业商家热衷推出的储值卡,孙教练表示,商家推出储值卡的目的无非是快速“圈钱”,固定、扩大顾客群。储值卡最大的特点是有进没出,不像银行卡可以随时提现。
嘉诚健身俱乐部去年5月开业,一年后突然蒸发,孙教练称,这绝不是偶然。俱乐部利用一年的时间不断圈钱,扩大了资金链。根据嘉诚健身俱乐部工作人员张先生提供的经营情况,记者详细算了一笔账。2009年5月份开业时,俱乐部通过发放储值卡,积累了800多名会员,储值卡每张按500元销售。除了原始积累的会员,每月平均还会拉进60名会员。除此之外,俱乐部还有舞蹈培训班,会员都是按小时交费,一般是每小时300元,最低也是100元,这样的会员每月大约有20人左右。这样算起来,俱乐部每月收取的各种费用有4万余元。俱乐部主要支出是工资、房租等。全职工作人员有6名,每月工资1000元左右,还有5名兼职人员,按小时支付报酬。俱乐部房租是15000元,水电费1000元。这样每月的结余约为1.5万元。
每月1.5万元的盈利,并不能满足俱乐部扩大规模、开连锁店的资金需求。于是,储值卡就成了俱乐部圈钱最主要的手段。商家让顾客办理储值卡只是一个“套牢”的开始,在消费期间,商家还会千方百计让会员加速消费,或提高收费标准,或限制消费项目。这样,层层加码地让会员掏钱,随着会员人数逐步增多,商家“圈住”的钱也越来越多。
张先生称,像健身俱乐部,商家一般在半年内就会收回成本,剩下的都是老板纯赚的钱了。拿嘉诚俱乐部来说,虽有800名会员,但真正坚持来锻炼的不超过100人,其他700名会员的储值卡几乎成了“睡眠卡”,这700人就成了“无偿投资者”。嘉诚健身俱乐部在一年营业期间也是频繁给顾客办卡,一方面快速回笼资金、减少投资风险,另一方面也可稳定相当一部分客源,增加“ 回头客”。于是,在2009年11月份,嘉诚健身俱乐部的老板成功在济宁开了连锁店。
手段三 即使消费不多,想退卡也没门
市民刘晓是名健身爱好者,去年5月,在省城一家健身中心工作人员的热情推荐下,办理了500元钱的储值健身卡,后来,由于工作太忙,刘晓只去了3次,健身卡便进入“休眠期”。转眼一年快过去了,刘晓的卡即将到期,他打算去退卡,但健身中心以各种理由推脱。协商几次未果后,刘晓最终放弃了退卡的想法。
刘晓大概算了算,如果按每次健身价格50元算,他只消费了150元的卡费,剩余的350元钱等于全部浪费掉了。
市民王芳的遭遇比较蹊跷。不久前,她在省城西部一家美容店办理了一张1000元的美容卡,据店员介绍,持卡来做美容可以享8折优惠,此外,还可以赠送几个美容项目。可王芳没想到,等她第二次去美容时,美容店店面就已大门紧闭。王芳数次给美容店打电话,始终无法接通,无奈给消协投诉,可是,由于找不到投诉对象,最终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