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融时报
秋日阳光遍洒神州,和平鸽哨划破蓝天。80年岁月变迁,昔日战场的硝烟早已散尽,但那段抗争记忆深植民族骨血,精神丰碑在历史长河中永放光芒,时刻提醒我们:和平来之不易,复兴之路需坚守与奋斗。
如今,虽无枪林弹雨,但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战场”依然严峻复杂。反洗钱作为防范金融风险、打击违法犯罪的重要防线,关乎经济秩序稳定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我们需从抗战精神中深挖“爱国担当、坚韧攻坚、协同奋进”的核心力量,将这份精神转化为反洗钱工作的实际行动,用“钻、实、干、拼”的过硬作风践行使命,推动反洗钱工作提质增效。
以“钻”的精神深耕专业,破解风险识别难题。抗战时期,八路军、新四军能在敌后战场灵活作战,关键在于对地形、敌情的“钻透式”研究。当下反洗钱工作,同样需要这种钻研精神。随着经济全球化、金融数字化推进,洗钱活动从传统银行业务向证券、保险、信托、第三方支付等领域渗透,延伸至房地产、艺术品交易、虚拟货币等非金融领域,“伪创新”“伪贸易”等手段层出不穷,增加风险识别难度。唯有钻深钻透风险点,才能让洗钱活动无所遁形。一方面,建立“法规—案例—模型—清单”闭环学习机制,定期深度解读相关法规,结合典型案例剖析犯罪手法,将法律条款转化为具体风险识别清单;另一方面,聚焦高风险领域开展专题攻坚,针对跨境资金流动、非柜面交易、虚拟货币交易等重点场景,组建专项研究小组绘制“风险地图”,优化监测模型指标,如对异常特征设置动态阈值,实现从“事后排查”到“事前预警”的转变。
以“实”的作风夯实基础,提升制度执行效能。抗战时期,“实”的作风是赢得胜利的根基;如今,反洗钱工作面临的风险链条更长、隐蔽性更强,形式主义不仅会导致制度空转、流程虚设,更会让风险识别浮于表面,给洗钱活动留下可乘之机。唯有以钉钉子精神抓实每个环节,才能让反洗钱制度真正落地见效。客户身份识别方面,不能仅停留在证件核对的表面审核,尤其是对高风险客户,必须落实“穿透式”管理要求,层层追溯真实控制人,深挖资金来源与交易意图,从源头筑牢风险防线。交易监测方面,不能依赖机械的指标筛查,需结合不同行业的经营特性、资金流动规律,精准分析异常交易特征,通过人工深度研判,揪出隐藏在正常交易表象下的可疑线索。问题整改方面,更要杜绝“纸上闭环”,需建立清晰台账、明确整改时限与责任人,全程跟踪问效,确保每一项问题都整改到位、每一条措施都落地生根。唯有让“实”融入每个环节,才能形成“人人有责、层层把关”的自觉。
以“干”的本领锤炼队伍,增强治理协同效能。抗日战争的胜利,离不开各抗日力量紧密配合、协同作战的整体格局。正是这种“攥指成拳”的合力,才打破了敌人的封锁与围剿。如今反洗钱工作直面跨领域渗透、跨区域蔓延的犯罪态势,涉及金融监管、金融机构、公安、税务、海关等多个主体,若仅靠单一部门“单打独斗”,根本无法破解洗钱犯罪的链条化、隐蔽化难题。传承这份协同作战精神,需要搭建“多方联动、高效贯通”的治理机制:横向层面,推动监管部门与金融机构共建实时信息共享平台,统一公安、检察、法院的案件移送标准与流程,从源头减少协作堵点,提升案件侦办质效;纵向层面,指导金融机构建立“总—分—支”三级协作体系,让基层网点发现的可疑信息快速上传、高效处置。唯有清晰传递政策、在协作中聚合力,才能让反洗钱从“单一行动”升级为“系统工程”。
以“拼”的勇气攻坚突破,扛起金融安全责任。抗战时期,无数先烈以“血战到底”的拼劲突破敌人封锁、守护家国安宁。如今反洗钱工作作为金融安全的“防火墙”,同样需要“敢啃硬骨头、敢涉险滩”的攻坚勇气。当前反洗钱工作正处于多重挑战交织的关键阶段,唯有拿出“向险而行、向难攻坚”的拼劲,不畏惧洗钱犯罪背后盘根错节的利益链条,不退缩于排查过程中错综复杂的阻碍,对各类洗钱苗头性问题坚持“零容忍”,切实提升洗钱案件判案率与查办质效;同时主动加强国际反洗钱协作,用扎实的工作成效、透明的监管举措回应国际社会关切,才能在案件查办突破、国际形象维护等关键环节取得实效,既守住国内金融安全底线。
从抗战胜利的历史丰碑到金融安全的时代防线,精神的传承始终是前行的力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以抗战精神为指引,以“钻实干拼”的行动践行使命,必将筑牢反洗钱防线,为国家金融安全与民族复兴保驾护航。
(作者单位系中国人民银行株洲市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