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
上传时间: 2024-05-23 浏览次数:696次
手机慢充涉洗钱风险 这种羊毛不能薅!
来源:上海金融
一、案例回放
市民王先生接到手机被停机的通知,联系运营商后得知手机号涉嫌诈骗,需配合公安机关核实。王先生困惑不已,自己从未涉足违法活动,为何手机号会涉嫌诈骗?
前往当地派出所与警方交流后,王先生回想起几天前曾在某电商平台看到“低价话费充值”的广告,并在平台上与对方以270元交易充值300元话费,且在72小时内成功充值。公安机关核实后确认,充入王先生手机的话费实为外省一名受害者的被骗资金。换言之,这次“充值”实际是赃款的“清洗”过程。尽管王先生实际支付了270元,但最终获得的300元话费来源于赃款,王先生不知不觉成为诈骗案的参与者。公安机关核实后排除了王先生的犯罪嫌疑,王先生将300元赃款退还后获得证明材料,手机号最终得以重新启用。
二、教育与警示
低价话费、水费、电费、燃气费等充值广告往往涉洗钱“陷阱”,这种模式因金额较小且分散,隐匿性极高,很多人在不经意间成为洗钱帮凶。如果有证据表明个人明知充值行为涉嫌洗钱,仍因贪图优惠而继续充值,则可能涉及刑事责任。
为避免落入圈套:首先,应当选择电信运营商官方渠道进行充值。用户可借助运营商的手机营业厅、官方网站或官方应用等进行话费充值,这些渠道通常提供多种支付方式,如银行卡、支付宝、微信支付等,且充值过程简便迅速,资金安全有保障。其次,不要轻信所谓慢充折扣信息。对网络信息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要因为贪图小便宜而落入陷阱。最后,要切实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杜绝出租、出借、出售个人身份证件或银行账户等重要信息,不轻易泄露网上银行账户的用户名、密码、动态口令等关键信息,避免上当受骗或卷入网络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