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钱主要瞄准股市
《中国经营报》:最近大家都在讨论热钱,从专业角度来讲,到底怎么定义热钱?
黎友焕:热钱是“Hot Money”的直译,又称“游资”。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资金持有者出于对货币预期贬值(或升值)的投机心理,或者受国际或地区间利率差收益明显高于外汇风险的刺激,在国际或地区间掀起大规模的短期资本流动,这类移动的短期资本通常被称为热钱。
总结起来简单地说,“热钱”即是根据其预期收益而流动的投机性短期资本。
热钱具有六个特点:即投机性、高收益性、高灵敏性、高流动性、短期性和高风险性。当本国汇率预期改善、利率高于国外时,“热钱”就会流入套利,这就是热钱投机性和高收益性。
《中国经营报》:热钱在港台和大陆都十分活跃,热钱为何相中中国?
黎友焕:包括我国的经济发展有良好的预期,我国抗国际金融风险能力比较好,我国的房地产和股票等资本市场刚发育,有很多炒作的机会,很容易掀起资本泡沫,赚取高额投机利润等。
国际热钱预计中国内地在一系列重大政策的刺激下,将可能率先于其他国家或地区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将可能还要经历一段反复波动的不稳定时期,而港台地区背靠大陆,将率先享受到中国经济回暖带来的好处,这是国际热钱流入港台的主要原因。
《中国经营报》:那么这波热钱主要流向了哪里?
黎友焕:我们发现这一波热钱进来,是回避房地产的。
实际上热钱这两个月是抛弃了房地产,所以我们预计房地产很快会出现一波调整。房地产不再是它们的主要新流向,相反我们发现6月份房地产开始成为它们抛弃的对象,那么这个问题就大了。因此,我们推测新流进来的热钱主要是流进了股市,那么我们马上也在跟踪。我们发现热钱已经对股市表示出非常高度的重视,但是,如果股市要是这样疯下去,没多久将成为热钱再抛弃的对象,因为涨得太快,太快就不正常。热钱的特征就是流动快,秘密流动,追逐高利润。这一段时间股市就开始下跌了。
《中国经营报》:最近几天股市下跌很快,你认为这和热钱的进出是不是有关系?是不是热钱目前正在撤退?一般情况下,热钱什么时候会撤退,通过哪些通道?到时候,会有哪些迹象 ?
答:有一定的关系,在这之前我已经发出了警告。热钱只有到无利可图或者境外的机会比大陆大的时候才会撤退。热钱退潮时会引发其他资金从投资领域退出,导致资本市场价格大幅度下降。
干扰宏观政策效果
《中国经营报》:有市场人士认为,热钱流进、流出应该是常态,对此不必庸人自扰,因为中国外汇管理并未放开。目前,房地产和股市逐步攀升,你认为是正常反弹还是另有原因?
黎友焕:虽然中国外汇管理并未放开,但热钱还是长驱直入,如入无人之境。这就说明了我国目前的外汇管制还无法完全约束热钱的异常跨境流动。何况热钱的流量已经足以影响到我国资本市场价格的大幅度波动以及我国货币政策。房地产莫名暴涨,热钱不是主因,也不是不理性股民的冲动加上开发商的自娱自乐,更不是正常反弹。主要是因为政府要求银行放松贷款,银行考虑到安全回收和盈利率,结果把一大部分款项贷给了房地产等重要的利益相关者。
《中国经营报》:在采访中,很多专家都表示,热钱没法监管。这反映了热钱的确存在监管难度,而某些企业的老总更是直言,认为热钱进入对企业没有什么危害,相反可以惠及企业,对于此现象你是怎么看的?
黎友焕:热钱毕竟是我国货币政策体制之外的追逐高利润,短期快速流动的,其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而且这种热钱的流动往往是非法的。热钱怎么又可能进入企业呢,热钱进来是想来淘宝的,企业能给淘什么宝呢,狼给鸡拜年有安好心的嘛,我还是不认为狼能爱上羊或羊能跟狼白头到老的。境外热钱在我国内地异常流动影响我国经济的正常运行,其危害还是很多的。
《中国经营报》:你认为热钱涌动具体有何危害?
黎友焕:热钱流进流出的危害很多,我认为其中最重要的是,它对我国货币政策、汇率政策形成巨大干扰,对金融体制造成很大挑战。由于热钱流入量无法统计,进入的渠道五花八门,而政府有关部门在制定金融政策时往往没有考虑热钱。
因此,这样一股政策视野之外的力量,在政策体制内的搅动往往直接导致政策失灵。最近一段时间,很多宏观调控政策出台后效果不佳,就是因为政策制定者没有考虑到热钱因素,或是小看了热钱的作用。
热钱创意无穷
《中国经营报》:热钱进入国内的路径很多,你在这方面做过深入的研究,请介绍一下?
黎友焕:境外热钱进出中国的渠道很多,我曾完成的一个报告列举了100多种。
例如,在我们跟踪调查的一个案例中,发现有如下特别新颖的手法:一个地下钱庄以境外公司的名义跟国内的关联外贸公司签订一个贸易合同,约定外方提前支付部分货款以便中方能及时组织货源出口交易。就在预支货款入境后的三个月交货期到达之时,中方以货物生产出现某些特殊原因为由,要求外方同意予以延迟交货三个月。双方经过多次协商后,外方表示予以谅解并同意中方的要求。但到预支货款入境后的六个月交货期到达之时,中方又以原材料价格上升为由,要求外方相应提高出口产品价格。为此,中外双方又不断协商了两个月,最后双方同意以中方赔偿外方预付款的10%为代价终止该项贸易合同。
在这个案例中,中外双方来往的信件使人确信这是一宗出现意外的贸易,而且好像也发生了比较严重的贸易纠纷。而实际上,地下钱庄利用国际贸易惯例和法规,轻而易举地把境外资金引进到国内合法地滞留了八个月。
《中国经营报》:对于如此隐秘的手法,应该怎么监管更有效?
黎友焕:针对境外热钱在我国内地异常流动,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加强对境外热钱的监管和打击力度。一是对分散和重置的金融监管机构进行有效地整合,逐步建立覆盖银行、证券、保险和其他金融机构的统一监管机构,二是以中央银行及其他政府监管部门为主题,以社会监管和金融机构内部监管为辅助,建立多层次、制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的金融监管体制,三是与国外金融监管当局签订双边或多边协议,建立定期联络制度,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和磋商,进行广泛的监管信息交流,加强追踪境外热钱的信息网络。
热钱流入主要途径
数据显示,除国际贸易和FDI可监控渠道外,2009年第一季度热钱为净流出,到第二季度疑似热钱的资金流入规模已达1200亿美元。从4月份开始,热钱在加速流入,虽然还没有超过2007年时高峰水平,但其加速度已达到2002年以来最快的水平。有机构测算,2007年大约4000 亿美元热钱流入中国,2008年为净流出。
境外热钱主要是通过非正常渠道进入,主要途径有:
虚报进出口商品价格
进出口外经贸公司可以通过“高报出口商品价格,低报进口商品价格”这种转移定价的方式增多出口外汇收入、减少进口外汇支出,以便于可以在进出口贸易中,把境外热钱大批量引进境内。
外商投资企业的虚假出资
即外商投资企业通过扩大、增大比实际投资量的利用外资批准额度来达到引进境外热钱的目的,这种方式由于迎合地方政府追求数字政治业绩的偏好、有关部门监管不严等特点,也不断成为地下钱庄一种安全的经营方式。
外商投资企业虚报盈利状况
即外商投资企业通过以“低报盈利甚至虚报亏本”为借口,把应汇出境的利润部分留在国内的方式来转移热钱入境。由于我国的企业会计制度相当不完善,这种经营方式在地下钱庄的日常经营过程中也相当普遍。
境外投资企业虚报盈利状况
即我国在境外投资的企业“以高报盈利”为借口,把境外热钱以利润资金汇回方式转入境内。
通过外资金融机构的业务转移资金
即通过同一个外资金融机构在境内外不同的分支机构来转移资金。
出入境双牌车私带现金这种做法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的“三来一补”企业。
长期以来,企业以员工工资、企业日常管理费用等名义,通过企业的出入境双牌货车或私家车私带资金进出粤港澳三地的现象非常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