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5月18日 07:56:00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成都)
上周五(5月14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2010年一季度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据,这是我国首次公布季度国际收支数据。数据显示,我国第一季度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550亿美元,直接投资净流入达到175亿美元。
外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资本较大净流入的态势是“确实的”,我国资本净流入压力正在加大,但央行有多种手段可以化解这个压力。
渣打银行(中国)公司全球研究经济师李炜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资本净流入导致外汇占款增加,央行会投放更多基础货币,市场流动性增加,央行不得不采取对冲操作等各种手段来回收流动性。
一季度,550亿美元的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高于409亿美元的经常项目顺差。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丁志杰认为,资本和金融账户的顺差开始超过经常项目顺差,这意味着,热钱涌入的危机暗藏其中。
资本净流入压力上升
今年第一季度,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含净误差与遗漏)550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净流入175亿美元。
外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个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的预估数是当期的国际储备变动和经常项目的差额相减的结果。与2009年一季度的逆差128亿美元在统计上是不可比的。但是,资本较大净流入的态势是确实的。”
事实上,和过去几年的整体状况相比,今年第一季度直接投资净流入的金额并不算太高。外管局统计数据表明,截止2009年末,我国直接投资净流入为365亿美元;2008年全年我国直接投资净流入为943亿美元。
“去年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整个投资环境不太乐观,从今年起这一状况会逐渐好转。”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分析称,“直接投资净流入状况与贸易增长没有直接关系,但需要密切关注市场流动性。目前市场资金的流动很难判断,但资本净流入的压力加大无疑值得重视。”
丁志杰认为,今年一季度,我国直接投资净流入达到175亿美元,表明直接投资净流入状况已经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甚至超过了2008年初水平。“就目前的经济状况而言,发达国家资本市场资金挤出效应加大,中国经济的基本面状况也在发生变化,另外,汇率问题升级,这些都导致我国资本净流入呈明显回升趋势。”
外管局相关负责人称,今年第一季度资本净流入较大主要有四个因素:一是直接投资净流入大幅增长,一季度达到175亿美元,同比增长79%,主要是外国来华直接投资大幅增长,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减少。二是商业银行境内外资产布置有变动,一季度商业银行从境外净调回外汇153亿美元,主要是用于发放国内外汇贷款,而上年同期是净调出外汇10亿美元。三是登记外债可能会净增加130亿美元,上年同期是净减少79亿美元。四是贸易信贷由上年的净流出转为了净流入。
她谨慎的表示,“这么多的资本流入对中央银行来讲压力是比较大的,我们的货币政策操作手段比较多,人民银行还有多种手段可以化解这个压力。”
资本项目顺差超经常项目热钱涌入危机暗藏
除了资本净流入压力加大,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外汇储备收益中,结构变化开始凸显。数据表明,第一季度我国国际储备资产交易变动960亿美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46%,外汇储备资产交易变动959亿美元(不含汇率、价格等非交易价值变动影响),其中,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含净误差与遗漏)550亿美元,而经常项目顺差为409亿美元。
“今年投资环境的转变将使外汇储备收益进一步提升。”丁志杰分析认为,“过去,经常账户是我国外汇储备收益增长的主要来源,但资本和金融账户的顺差开始超过经常项目顺差,这意味着,热钱涌入的危机暗藏其中。”
随着我国涉外经济活动日渐活跃,资本账户逐渐开放,给流动资金带来了套利空间和机会。2010年初,银监会就明确要求确保信贷资金进入实体经济,坚持有保有控,着力加强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坚持强化重点风险管控,严防风险跨业跨境传递。
“加强对热钱流入的监管力度需建立在落实现有监管的基础之上。”丁志杰分析称,“欧债危机就给了我们很好的警示,有效防范恶意投资行为需要加大对资金的监管力度。”
外管局相关负责人认为,资本大量流入中国,一方面反映了国际资本看好中国的经济增长前景,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美元低利率的环境下,美元套利交易活跃,使得机构和个人更趋向于将外汇资产转为人民币,而负债则是多借用美元的低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