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2010-08-15)
(香港讯)继香港政府前天宣布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措施后,香港行政会议成员张炳良表示,在关键时刻,可研究限制外地人投资中下价住宅,以减少热钱炒风对市民置业的影响。
张炳良也是房委会资助房屋小组主席。行政会议是协助行政长官决策的最高官方机构,成员包括现职问责官员(官守成员)及非官方人士(非官守成员)。张炳良是非官守成员之一。
张炳良昨天在电台节目中表示,目前难以预计,政府新一轮打击炒楼的措施是否有效。
他指出,新措施会增加炒楼的成本,但问题是政府无法控制外来的热钱。“如果有一些热钱没有地方去,计算成本后,认为比其他地方划算,仍会留在本港。”
他也说:“如果内地(大陆)宏观调控,令那些资金没有地方去,这些热钱还是会流出。始终香港作为开放的地市,就不能避免这些外来因素。”
张炳良表示,政府推出调控楼市政策时,必须小心衡量力度,如果下药太重,楼价应声倒下,市民资产贬值,同样会引起负面效应。
对于有人建议,限制外地人买楼以遏止炒风,张炳良表示,个人不赞成政府以极端的行政手段限制境外人士在本港买楼,他认为这会对香港自由市场造成重大冲击;然而,如果情况发展至本地人无法置业,在关键时刻,就不能不考虑严厉的措施,限制境外人士只可以购买某类楼宇。
他说,假如中下价楼远远超出一般市民负担能力,当局可以研究是否需要限制境外投资者投资某一个价格的住宅,避免热钱炒风影响市民置业。同时,也可考虑对外来买家征收额外税项。
另一方面,行政会议召集人梁振英则表示,香港政府前天推出的压抑楼价措施,会有一定作用。他指出,政府应进行中长期楼宇供应科学评估,因为房屋政策需长时间才见效,不能见楼价升才决定建盖。
梁振英也指出,政府应向青年人提供类似居屋的补贴性住房,相信所需的公款较兴建公屋为低,但可对楼市有影响。
香港财政司司长曾俊华前天指出,多个经济体系继续采取量化宽松政策导致利率偏低,大量热钱流入香港,导致香港楼市泡沫有增无减。他宣布一系列的冷却房地产措施,包括推出三幅土地拍卖,以提供540个单位的中小型住宅;禁止楼花转售以及提高一手楼花买家取消交易的赔订数额。
同一天,金管局总裁陈德霖宣布三项措施,以防止楼价急速上升对银行构成信贷风险。第一,1200万港元(210万新元)以上的房地产,抵押贷款最高是六成;第二,非自住房地产借贷也下调至六成;第三,供款占收入比率由目前的五成至六成划一为五成,并要对借贷人做入息压力测试,以利率上升2%及供款不超过入息六成为原则进行测试。
今年6月份香港楼价较去年底升8%,平均楼价较2008年高峰时期上升一成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