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时报》 2010年11月15日02:29
A股市场10月以来强势上涨引来热钱流入,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有境外资金直接通过银行直接购买A股基金。而根据相关规定,境外个人投资国内A股基金,应通过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办理,也就是说,这些资金只能通过QFII渠道进入A股市场。为何银行对此大门洞开,多数基金公司也来者不拒?
为规模放松风控
事实上,早在2006—2007年牛市时,就曾发生海外热钱争相通过基金渠道进入A股市场,当时也引起了监管关注。“央行曾经就此问题在京沪深三地抽查了3家基金公司,结果有公司因此受到处罚。据我所知,当时央行检查过的公司现在对此都控制得很严,完全拒绝外资购买,但更多的基金公司并没有以此为戒。”一位知情人士透露。
证券时报记者采访过程中发现,基金公司对此存有三类微妙心态:第一类,明确拒绝;第二类,银行和基金公司达成协议,在境外客户身份确认时,开户证件选勾“其他”,即使有关部门检查到了客户的真实身份,基金公司也可推脱责任;第三类,来者不拒,不做任何限制,一般会建议境外客户去银行试试。
据了解,从目前情况来看,只要银行开了这个“口子”,多数基金公司扮演的是第二、三类角色。“从扩大公司规模的角度出发,基金公司对境外资金肯定是欢迎的,完全堵死这个途径,必然牺牲到手的利益。”上海一位基金人士分析。
“银行有责任堵截热钱,但基金公司对此其实更有控制权。”一位基金人士对证券时报记者分析,据他介绍,目前基金公司和中登公司的数据接口中,有“台胞证”等这些备选条框,基金公司完全可以在银行的销售系统中把这一选项关闭,实现对境外资金的堵截。“基金公司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因为外国人、香港人、台湾人不少都是大客户,规模看得比风控重。”
禁止购买也有争议
不过,外资直接买国内A股基金,也有另一种声音。“之所以外汇管制,是防止热钱流入。而随着近些年境外人士在中国工作、依法获得人民币收入的人越来越多,在中国合法所得是可以购买中国金融产品的。”一位基金公司资深法律人士认为,“不过,如果这样实施也有难度,那就是如何对合法所得进行查证?由谁来最终认定是在中国的合法所得。”
与此同时,随着跨国婚姻、移民等比例上升,境外人士通过境内亲属的名义,也可以开户买基金。所不同的是,需要个人换汇。而这些客户身份,基金公司、代销银行关注度较小。
中国证券业协会曾于2009年9月发布了专门针对基金客户的《基金管理公司反洗钱客户风险等级划分标准指引》,要求基金管理公司为客户开立基金账户时,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客户身份识别,但目前看来,基金公司在这方面的风控游走在“灰色”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