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2月16日 17:44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瞭望》文章:大圣骗局之痛
一个被寄予厚望的民营企业的堕落轨迹,折射出民营企业融资的老大难问题
兰州友谊宾馆开门待客以来,没有在如此短的时间里接待过如此多的老人。
他们进入宾馆的目的地非常统一——二楼左转的208房间。这间热闹异常的房间,是兰州市政府和办案警方设立的调查取证登记点,目标人群是甘肃大圣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非法集资受骗群众。
自2008年3月立案以来,被称为甘肃“庞氏骗局”的大圣公司涉嫌非法集资案目前仍处侦查阶段。《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从警方获悉,除法定代表人、董事长齐进军非正常离境未能归案,涉案人数、金额待精确统计外,该案轮廓已基本清晰。
截至目前,在2005年到2009年长达四年的时间里,大圣公司以出售公司股票和集资建房、建厂的名义,以高达8%~15%的高额利息回报为诱饵,吸收3300多人上亿元集资款。其中包括立案后继续集资近2000万元。
随着案情的清晰,许多当地民众与受访专业人士,对企业融资活动的监管与预警体系表示了质疑与忧心。
引发更多反思的是,一个被寄予厚望的民营企业,最终演变成了一个人人喊打的“骗子公司”,其堕落轨迹亦折射出民营企业融资的老大难问题。
大圣版“庞氏骗局”
警方调查分析发现,大圣公司的诈骗手段只是一种古老和常见的投资诈骗,即八九十年前意大利裔美国人查尔斯·庞齐发明的“庞氏骗局”,以高资金回报率为许诺,骗取投资者投资。
2005年5月,大圣公司以股票即将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上市后可获高额回报,购买股权还能获得每年7到17个百分点高额分红为诱饵,以每股2.6元到6元价格向社会不特定公众销售公司股权;2007年4月2日,以大圣花园二期经济适用房建设为名,以免费游览、听讲座、实地考察公司办公场所等形式拉拢集资人,以8%、12%和14%不等的1到3年期集资利率为诱饵向社会不特定公众集资……
在高额回报的诱惑下,大量公众尤其是老年人把自己的积蓄“投资”到大圣公司。
据了解,2006年底,兰州警方即发现大圣公司违法行为。2008年2月,甘肃证监局的监察表明,大圣公司一直未停止向社会不特定公众非法出售股票的行为,受害群众众多。
2008年3月26日,甘肃省公安厅经侦总队依法对大圣公司立案侦查。
立案并未及时中止非法集资的继续进行。2008年4月中旬,大圣公司在没有新厂房建设项目的情况下,以拟建新厂房为名向社会集资,并承诺一年期利率为13%。
2008年5月19日,大圣公司非法集资案被公安部列为部督案件。企业董事长齐进军随即被限制出境,但后来在北京非正常离境。
许多集资者称,他们直到2009年年中才得知大圣公司因非法集资被查封的消息。
据调查取证登记点的统计,截至目前,被骗报案群众已经达到3300多名,涉及金额上亿元。
受骗群众成不稳定因素
去年11月底,兰州市政府和甘肃省公安厅召开新闻发布会,联合通报大圣公司涉嫌非法集资案侦办情况后,设在友谊宾馆的调查取证登记点就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而实际从10月开始,这个接待点就已经开始工作。
接待点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自正式设点之后,联合接待点每天接待的涉案群众少则数十人,多则一两百人,有的群众甚至连续数天一大早跑到接待点,到得比工作人员还早。
一名办案民警介绍,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受害者多是不明真相的离退休职工、中老年群众,经济负担能力脆弱。
大圣骗局的暴露使盲目相信大圣生物公司、期待高额回报的“投资者”们深受打击,受骗上当群众随即成为不稳定因素,开始四处上访。兰州市西固区一名将一生积蓄投入到大圣公司的老人王菊琴的死亡,被集资者们传成因听到大圣公司集资是诈骗的结果之后死亡,群情激奋。
甘肃省公安厅经侦总队负责人给本刊记者提供了一份10月份受骗群众上访清单,10月13日,30余人到兰州市政府和甘肃省委招待所宁卧庄上访;15日,40余人到市政府上访;19日,40余人到宁卧庄上访,20日30余人,22日30余人……一些人员还利用网络、手机短信等方式联络受害群众扬言进京上访、围堵公路、铁路等。
而就在记者发稿前的几天,还有涉案群众打通记者电话,情绪激动,言辞激烈,声称政府需要负责任,企业法定代表人非正常出境是政府包庇的结果,他们还要采取各种方式进行抗争。
现实难题下的堕落史
有关资料表明,民营科技企业大圣公司由甘肃大圣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作为主要发起人,联合多家公司、高校等共同出资组建,于2002年9月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司注册资本金3208万元,主要从事AM生物菌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大圣公司成立以来,头顶多项国家级、省级优秀民营企业光环,成为当地著名的“高科技公司”。现年43岁的公司董事长齐进军是甘肃省庆阳市人,拥有省政协委员、区人大代表等头衔,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办案单位负责人介绍,齐进军当过乡农业技术推广站的站长、甘肃农业学校食用菌中心副主任等职务,根据公司现已被控制的高层交代,大圣公司在成立之初,确实有技术又有想法。
尽管如此,大圣公司却因经营问题一直亏损。办案单位介绍,重要原因之一即融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产品销售始终没有打开局面。
根据警方调查,在非法集资前,大圣公司几乎所有的厂房等固定资产均已经用于向银行抵押贷款。在连续数年亏损的情况下,大圣公司如果再找不到融资的渠道,必然将面临关门的命运。
而大圣公司组建前身的一起收购行为,成为了大圣公司资金链断裂的关键一环:1998年,大圣公司前身整体收购了国有破产企业原兰州安宁食品厂。此举被大圣公司宣传为“妥善安置了下岗职工及破产企业在职职工,补发了离退休人员的拖欠工资160万,解决78名离退休职工的养老问题,使一个破产企业重新走上振兴之路”。
本刊记者在安宁食品厂采访时,食品厂原工人、现大圣下属物业公司物业人员李兰平却说法有异:“大圣公司收购后,最长7个月时间没有给我们转到大圣公司的工人发工资。1998年12月开始,我们工人开始上访。”
另一退休职工张秀兰也表示,企业被大圣公司收购后,安排工作等承诺都没有兑现。
在资金链紧张的压力之下,向民间融资成为大圣公司的现实选择,但手段却属非法。
据调查,自2005年起,大圣公司与流转陕西、甘肃等地专职从事非法集资的一团伙勾结,不断编造各种所谓的“投资项目”,双方按68%和32%的比例瓜分集资款。
在“专职化”的操纵下,最终,甘肃省13个市州,及青海、新疆、河南、山西、江苏等省3300余名群众上当受骗。
“最厉害的时候,几乎每天都有车拉来一些老年人。”张秀兰说。
老问题期待新办法
据办案单位介绍,经过全面了解,大圣公司在设立之初,对于企业发展还是有着很多的想法,对企业的将来也充满信心。然而,企业资金链的最终断裂,加之齐进军个人的错误选择,终于走上了集资诈骗的道路。
华龙证券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晓峰认为,大圣公司最后的堕落,反映出了公司对融资的急迫,并最终通过极端的方式反映出了民营企业融资难题。也正因此,一个前景被看好的企业,最终将融资作为了公司的主业,而本应作为主业的生产和研发,却被放到了次要位置,最终导致公司成长乏力。
“这对民营企业的发展是个非常重要的警示。无论融资多困难,企业负责人必须树立主业的意识。”吴晓峰说。
兰州大学社会与经济发展研究评价中心副主任林柯表示,民营企业融资难在世界各国也是一个普遍状况,近年来我国的一些民营企业因为遭遇融资难的问题,最终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尽管目的、手段千差万别,通过正常、合法渠道难以融资则是这些企业的共同点。
林柯称,尽管近年来我国在这方面已经做出了很多努力,但从目前情况看并不理想。遭遇的问题还是老问题:一是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比较少,可以向银行抵押的东西少;同时,我国的企业信用缺失问题仍然比较严重,企业信息公开不足的问题在民营企业身上表现得更加明显。
“在这种情况下,在谋求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强烈冲动下,以一些中小企业为主体的非法集资、金融诈骗案件仍将是该类案件的主要形式。”林柯说。
林柯认为,竞争之下,政府没有必要为民营企业的经营不善买单。但是,创造条件让真正有前景的民营企业能够通过多种渠道解决成长过程之中的资金瓶颈,仍是当前政府需要更好解决的问题。
吴晓峰也表示,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完善,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出路之一。当前创业板虽然已经上市,但目前门槛仍比较高,其中的几个重要限制是必须属高科技企业和高成长企业。对于许多成立时间较短的民营企业而言,这两个门槛仍然是高不可攀。
受访专家建议,金融服务机构的发展方向应尽快实现多元化、多层次和立体构建,使中小企业能够寻找到更多的融资渠道。同时,对一些非银金融机构的支持与发展应当加快。目前沿海一些地区已经出现了一些针对中小企业的基金、风险担保公司,这些机构一方面规模小、身份问题仍有待解决,另一方面只是出现在沿海地区,作为缓解民营企业融资特别是中西部地区民营企业发展仍是远水难解近渴,国家有关部门应当给予更多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