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6月22日 19:04:01 来源:中国企业家
在刚刚曝出的药监局副局长张敬礼落马案中,主要行贿者的身份越来越集中地指向药业巨头--美国强生公司。据《21世纪经济报道》文章,知情人透露,张敬礼“出事”缘于强生等企业曾向其行贿,以换取在国内行业的垄断,并从中享受高额回报。
据国家药监局某知情人士透露,张敬礼在5月27号就被中纪委“直接带走”接受调查,“出事”主要原因是中纪委在调查强生等多家医药企业行贿案时接到举报,从而挖出“案中案”。该人士同时爆料称,后经中纪委调查,“发现他(张敬礼)的事情挺多的。”
6月13日,中组部新闻发言人证实:张敬礼因严重违纪,已被免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党组成员职务。继郑筱萸之后,张敬礼成了药监系统被“双规”的又一最高级别官员。
张敬礼落马案中的另一个主角上海强生,是美国强生集团在中国的一家独资企业,总部设在上海,核心产品是电子血糖仪。自从1982年开始进入中国,强生已经形成从卫生用品、护理品、护肤品,到医疗器材、医药产品等庞大的业务群。
据另一知情人称,强生涉嫌通过行贿“快速拿到国内医疗器械和药品的注册证以及注册号”,并在国内市场形成垄断。“说强生和罗氏控制市场超过70%,一点都不过分。”
某医疗器械经销商表示,强生这几年发展很快,其医疗器械业务占其所有业务的30%左右,且增速最快。
一般而言,新药或者医疗器械产品要在国内上市,为了通过国家药监局的注册,往往要等相当长的时间,甚至需要“排队”。在那些急于抢占中国市场的外资企业眼中,手握医疗器械注册大权的官员成为这些企业首要的公关对象,并将非正常手段的使用视为在华加速扩张的捷径。
但由此带来的后果十分严重。报道指出,按照《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产品上市4年后必须进行再注册,4年来产品反馈、使用等问题必须在再注册中加以改进,所需的临床试验也要重新进行。一旦该环节被人为省略,因产品原因导致的事故发生率将有增加的风险,并给病人与社会带来潜在隐患。
据悉,有迹象显示,强生卷入张敬礼一案已“比较明确”。自从2005年郝和平涉案被捕之后,国家药监局负责医疗器械项目审批的大权就落到张敬礼手中。而此后几年,正是强生在中国发展规模与扩张速度最为迅猛的时期。但关于强生通过张敬礼拿到的医疗器械注册证和注册号的具体数量,目前并无相关信息。
强生(中国)媒体经理蒋柯称,强生公司曾多次和张敬礼有过接触,但“仅限于办公室内的事务性交流”。强生中国在官方回应中表示,公司并不清楚“调查”一事,“对这种猜测性的报道不予评论。”
事实上,在卷入张敬礼贿案之前,强生在中国已经饱受质疑。仅2010年,强生就陆续曝出药品质量与商业贿赂两大丑闻。其中,在对受到污染的泰诺关节炎止痛囊片、泰诺林的两次全球召回中,尽管中国也是上述药品的销售市场,但强生中国仅给出“问题药未在中国销售”、“产品原料大部分不是来自美国”的单方说法,便再无动作。
有评论指出,在这类事件中,强生对中国执行了与美国完全不同的双重标准,对中国消费者提出的质疑,强生的反应显得“迟疑而傲慢”。此次,一旦涉贿事实成真,为实现在华行业垄断不惜铤而走险的强生,无疑将使其“因爱而生”的行销理念成为一句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