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11日 来源:中国城乡金融报
http://www.zgcxjrb.com/n1519887/n1520299/1604490.html
网上银行是一种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账户查询、转账结算、在线支付等金融服务的电子银行业务,近年来它已成为电子支付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得到了越发广泛的应用。银行业务电子化水平的提升,以及业务处理方式的变革促进了经济发展,但由于网上银行业务的办理一般不需要客户与银行进行面对面交易,而是可以直接通过终端设备进行资金存储和转移,因此给洗钱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以借此绕过银行监管,达到洗钱目的。金融机构若不重视网银洗钱风险监管,一旦被犯罪分子的洗钱活动所利用,不仅将损害商业银行声誉,而且会带来法律和运营风险。
利用网上银行洗钱极有可能成为洗钱的新手法。但从金融机构实际操作情况看,网上银行所特有的便捷性、隐蔽性、虚拟性、复杂性和跨国性,令网上银行业务反洗钱工作面临诸多瓶颈和问题,这给金融机构反洗钱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一是网上银行反洗钱法规不健全。目前,反洗钱法规中仅有《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第17条涉及网上银行业务,即“金融机构利用电话、网络、自动柜员机以及其他方式为客户提供非柜台方式的服务时,应实行严格的身份认证措施,采取相应的技术保障手段,强化内部管理程序,识别客户身份”。其他法规均没有涉及网上银行反洗钱业务,使得网上银行反洗钱工作难以依据既定的程序开展。
二是客户身份识别存在一定的困难。客户身份识别是反洗钱工作的首要环节,而目前网上银行缺乏完善的身份识别体系,许多网上银行的信息交流和业务办理,几乎可以在匿名的方式下进行,这为洗钱者打开了方便之门。
三是网上银行账务处理程序不统一,不利于反洗钱工作的开展。据调查,商业银行对公网上银行业务都出具收付款凭证,并且账务在企业账户上进行记载,但各行个人网上银行业务账务处理程序不一,银行无法对汇划资金进行事中的监控和事后的分析,这也从客观上给洗钱犯罪活动留下了可乘之机。
四是缺乏完善的网上银行监控体系。网上银行资金转移会衍生出庞大的网络数据,要从海量数据中洞察可疑之处,识别洗钱线索,犹如大海捞针。同时因为互联网的无国界性,资金流动达到前所未有的速度,而相关人员缺乏有效的监控手段和技术,采用手工筛选数据,难免出现遗漏。
基于以上分析,为预防和打击网上银行洗钱活动,促进网上银行业务健康发展,笔者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加强网上银行反洗钱工作:培养一批既懂金融业务,又具有较高计算机水平的综合型人才,为做好网上银行反洗钱工作奠定基础;建立和完善网上银行反洗钱法律法规,尽快修订反洗钱法规或者拟订专门的网上银行反洗钱法律法规,扩大传统的反洗钱立法调整范围,赋予电子签章和数据报文法律效力,规范网上银行业务,在“了解客户”、交易信息保存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明确网上银行的市场准入规则和跨境银行业务的监管标准和要求,通过立法加大该领域反洗钱工作力度;建立和完善网上银行反洗钱内控制度,金融机构应针对网上银行的业务特点建立起系统化的网上银行反洗钱内部工作机制,保证反洗钱全过程有效涵盖网上银行业务,强化网上银行业务客户交易纪录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防止洗钱行为的发生;严格审核客户网上银行开户的身份,防范客户利用虚假材料开户、交易;完善网上银行交易监控技术手段,建立与支付清算系统对接的交易监测系统,对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进行自动、及时监测和记录,使数据甄别分析智能化,为打击洗钱犯罪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