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4月25日 10:24 来源:国际在线-世界新闻报
4月13日是中国与印尼建交60周年纪念日。印尼新任驻华大使易慕龙近日接受本报记者专访,就中国与印尼战略伙伴关系、发展双边关系的计划等问题发表了看法。
中国可以提供许多借鉴
《世界新闻报》:中国与印尼于2005年签署了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其实质是什么?今年印尼有哪些计划和措施?
大使:印尼—中国战略伙伴关系有三个基本点:政治、经济及社会文化。目前,经贸往来在两国关系中最为突出。2008和2009年,两国年贸易额分别突破300亿美元。
未来两国还需要在两方面继续加强合作。一是民间互访与交流;二是投资,不仅增进传统商业往来,更要推动双方在投资及旅游领域的交流合作。
印尼进行电力项目建设需要大量的技术和资金,而中国在这方面拥有先进的技术。我们已向中国企业发出邀请,来印尼进行电力设施及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说前景良好。
我们还希望扩大两国社会文化层面的交流,计划促进学者及其他社会人士的互访,同时推动两国在研究及科技领域的交流。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可以提供许多借鉴。
对华人的歧视已经消失
《世界新闻报》:虽然中国人没有亲身经历1998年的五月事件,但他们对印尼的看法却深受此事的影响,担心中国人去印尼不安全、华人在印尼遭排斥等。您对此有何看法?
大使:这是来自两方面的负面影响。首先,从印尼所在的区域来说,总有人认为中国是对这一区域的威胁;而在中国这边,也认为印尼存在排华情绪。对此,我们应该通过促进两国人民之间的互访与交流来改善。其次,1998年的五月事件,很大程度上是在政治操控之外的,由于政治集团的斗争,就需要寻找“替罪羊”。
从目前的社会现状来看,反华情绪已经不存在了。华裔与原住民的通婚已经非常普遍,华裔的各种节日也被宣布为合法。从瓦希德时代至今,在政府出台的各项法令的规范下,对华人的歧视已经完全消除了。
其实,中国和印尼之间民间的交往早就开始了。我听说,自公元6世纪,室利佛逝国王还曾娶过一位中国公主为妻。
建议两国举行联合演习
《世界新闻报》:未来两国如何应携手解决问题与挑战?
大使:我们所面临的挑战首先是如何使两国的交往达到一种“平衡”。“不平衡”体现在市场上,就是双方贸易额的“不平衡“。第二个挑战是“非传统安全”层面。比如在甲型H1NI流感的防控问题上,中国生产的药物达菲十分有效。在这方面两国或许就可以合作。
此外,在科研方面,我们要向中国学习先进的技术。还有就是促进反恐合作。我已经向印尼国防部长转达了这样的设想:如果印尼的武装警察和特种部队与中国的武装警察、特种部队进行联合训练或演习,将会对联合反恐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