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专家名录
唐朱昌
唐朱昌
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中国反洗钱研究中心首任主任,复旦大学俄...
严立新
严立新
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教授,中国反洗钱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陆家嘴金...
陈浩然
陈浩然
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国际刑法研究中心主任。...
何 萍
何 萍
华东政法大学刑法学教授,复旦大学中国反洗钱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荷...
李小杰
李小杰
安永金融服务风险管理、咨询总监,曾任蚂蚁金服反洗钱总监,复旦大学...
周锦贤
周锦贤
周锦贤先生,香港人,广州暨南大学法律学士,复旦大学中国反洗钱研究中...
童文俊
童文俊
高级经济师,复旦大学金融学博士,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后。现供职于中...
汤 俊
汤 俊
武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信息安全学院教授。长期专注于反洗钱/反恐...
李 刚
李 刚
生辰:1977.7.26 籍贯:辽宁抚顺 民族:汉 党派:九三学社 职称:教授 研究...
祝亚雄
祝亚雄
祝亚雄,1974年生,浙江衢州人。浙江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
顾卿华
顾卿华
复旦大学中国反洗钱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现任安永管理咨询服务合伙...
转发
上传时间: 2018-11-17      浏览次数:941次
央行朱隽:大型科技公司放大金融体系的周期性

来源:华夏时报

在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和金融城举办的“2018全球金融科技(北京)峰会上,央行国际司司长朱隽发言指出,大型科技公司具有大而不能倒的性质,为金融机构提供基础设施服务,同时还在发挥金融机构的潜在作用,其平台越来越具有系统重要性。大型科技公司的发展一般来说普遍认为会产生几个方面的挑战,监管套利、不平等竞争、社会分配和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在风险管理方面,一般经验不足,面临市场冲击时可能会出现羊群效应,放大金融体系的周期性。"

朱隽说,科技公司凭借技术优势提供金融服务产品,进入金融服务业,创造的新的业务模式,技术的外部性和规模效应容易催生大型的科技公司,也就是现在讨论的比较热烈的Big Tech,凭借技术优势和品牌的效应吸引了大量的客户,一方面为金融创新和金融发展提供了机遇、引入了竞争,提高了金融体系的效率。另一方面,也对传统金融体系的发展带来了冲击和挑战。

近年来不少大型科技公司进军金融业,全面开展金融业务。在国内有著名的阿里支付和腾讯,他们在网商平台、社交、游戏等主业积累大量的客户,以支付服务为入口涉足金融业,形成整个金融业务的链条。阿里旗下的蚂蚁金服和腾讯直接或者间接拥有支付、银行、征信、基金、小贷等等金融业务牌照。在国际上,亚马逊也搭建了金融业务的生态系统,它几乎囊括了支付、贷款、保险、支票、账户等银行的业务版图。

大型科技公司的迅速发展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密切关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金融稳定理事会、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国际清算银行等国际组织都对其发展进行了研究,普遍认为,金融科技发展既给金融业创造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朱隽表示,一方面,这些机构认同大型科技公司和金融科技的发展为金融业带来了创新,如果把他们应用于信贷市场,能为企业和消费者提供新的资金来源,有助于提供金融业的效益和质量,同时促进普惠金融。另一方面,Fintech也让金融面临挑战,可能面临信用风险、系统性风险,还会带来新的信息安全的风险,还有原来没有面临过的监管套利的风险,从而威胁金融稳定。

因此,各国际机构纷纷建议,在监管方面适应创新的需求,要与时俱进。主要体现为加强对金融科技实体及其活动的监管,强化风险监测,强化监管的国际合作和协调,减少监管套利。

在金融科技发展对金融业的影响方面,朱隽表示:金融科技尤其是大的金融科技公司在技术、信息、营销和规模方面具有多重的优势,对传统银行直接构成竞争。

在信息上,Big Tech不但依靠社交等产业,采集大量银行业无法获取的数据,还能不断拓展新的数据来源,通过整合数字化的信息,其利用大数据的技术分析客户偏好、习惯和需求,进而提供定制化的金融产品。相比之下,传统银行的客户规模和产品种类有限,汇集利用信息的能力较弱。此外,一般来说,监管当局都会要求银行披露有关业务信息,而Big Tech并不受此限制。

在技术上,Big Tech必须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这就铸就了企业在科技创新和业务方面的领先优势。其技术创新不仅来源于强大的自主研发,也源自对初创企业的成功并购和整合。传统金融机构在技术方面处于弱势,在以往的并购中,他们在对接整合双方系统的过程中,常常表现欠佳。

在营销上,大的科技公司还可以通过主业创造家喻户晓的品牌,赢得客户的信任,他们不仅成功推出了众多新潮的产品和服务,而且善于利用互联网等新型的分销渠道来改善客户的体验。

在市场推广上更具优势,尤其是对年轻的用户而言,这些都是传统金融机构难以匹敌的。

在规模上,数字经济的时代,谁能获得并有效地运用规模优势,谁就能在竞争中领先。

“Big Tech掌握着大量的资源,可利用庞大的资产负债表拓展金融板块,迅速实现产品的规模化,截至今年10月底,美国四家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比如Apple、亚马逊、Google、微软市值总额超过3.39万亿美元,占美股总市值8%。最新数据显示,苹果公司账上现金高达260亿美元,相比之下,受现有的成本结构和监管规定的限制,传统金融机构难以进行大规模的扩张。另一方面,传统金融业和大型科技公司相比,也有其独特优势,一个是在风险管理方面,它恐怕是更加专业。

传统银行不断加强内部的风险管理,不仅汇集了大量专业人才,而且还有专门的评估系统监测并且管理信用风险、交易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大型科技公司固然可以通过收购获得员工和系统,但全面掌握专业技能还需要一段时间。另外,传统银行业受到金融安全网的保护,他们在满足一定前提条件最低准入要求时,可以纳入保险机制,必要时还可以获得央行流动性支持。目前为止,大型科技公司未被安全网覆盖,出现市场动荡时,难以获得支持。

三是传统金融机构在金融领域耕耘很多年,已经有了坚实的业务根基,在纯贷款等核心业务上,仍然有难以匹敌的优势,具有广泛的客户基础,而且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推介新金融产品。

网点多构成庞大的分销渠道,尽管数字经济时代网点价值有所下降,但大型科技公司要打造这样的风险网点,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同时也需看到,大型科技公司和传统银行并不是相互排斥的,事实上,其发展也为金融业提高效率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大型科技公司在技术、数据要求更高的业务以及耗费资本比较少的服务上具有天然的优势,比如说零售业务还可以根据用户画像推出适合自身的业务平台,推出业务产品,而且很多大型科技公司已经成功推出了类似货币市场基金的产品,让客户提高闲置资金的收益率。

Big Tech带来的挑战方面,朱隽表示,大型科技公司的发展一般来说普遍认为会产生几个方面的挑战,监管套利、不平等竞争、社会分配和宏观经济政策制定。

在监管套利方面,一般认为由于监管的不充分,Fintech在发展过程中可能会产生这一问题,虽然它也像传统金融机构一样提供期限转换、信用转换等服务,但是它不像传统银行业一样,需要满足资本充足率等监管要求。今年在欧洲推出了开放银行业的规定,要求银行分享金融数据,而这个要求并不适用于Big Tech公司,这就使得后者在获取和分享数据方面和银行享有不对等的监管待遇,从而产生监管套利,获得竞争优势。普遍认为这种竞争优势下的科技创新不利于行业的长远发展。

金融科技的发展可能在长远看,如果不能得到适当的引导,反而会降低效率,加剧不平问题。这是今年G20讨论中涉及到的一系列问题。如前面所说,科技行业天生具有赢者通吃的属性,伴随着其不断壮大,可能会形成寡头垄断,反而不利于竞争,导致行业的效力下降。同时在大型的科技公司确立垄断地位同时,财富会越来越集中于少数人或少数公司的手中,不平等现象日益突出。从而带来潜在的社会和政策的风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近期研究表明,发达国家劳动收入占比下降至少一半可以归结于科技行业的发展。

金融科技的发展会对金融稳定产生深刻的影响,金融科技提供的金融产品规模效益明显,其大型科技公司具有大而不能倒的性质,为金融机构提供基础设施服务,同时还在发挥金融机构的潜在作用,其平台越来越具有系统重要性。而这些大型科技公司在风险管理方面,一般经验不足,面临市场冲击时可能会出现羊群效应,放大金融体系的周期性。另外,这些Big Tech公司一般实行混业经营,个别公司已经具备控股集团特征,增加了跨风险、跨市场、跨领域传播的可能性。如果这些企业长期游离在监管之外,也不受金融安全网保护,一旦出现问题,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金融科技发展将影响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传导方面,金融科技发展将加剧金融业的竞争,使市场对利率的反应更加灵敏,从而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但是随着技术进步,无形资产占公司资产比重不断上升,可能会削弱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在货币政策目标方面,金融科技也可能通过算法技术及时调整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使价格变化更加频繁,从而对通胀带来一定的影响。

总之,金融科技的发展促进了金融业的创新,提高了金融业的效率,但在监管、公平、金融稳定和货币政策方面,也带来了重要的挑战。如何通过加强规则制定以应对监管套利,如何在鼓励创新提高效率的同时兼顾公平,如何妥善化解金融稳定的风险、增强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这都是未来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