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专家名录
唐朱昌
唐朱昌
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中国反洗钱研究中心首任主任,复旦大学俄...
严立新
严立新
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教授,中国反洗钱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陆家嘴金...
陈浩然
陈浩然
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国际刑法研究中心主任。...
何 萍
何 萍
华东政法大学刑法学教授,复旦大学中国反洗钱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荷...
李小杰
李小杰
安永金融服务风险管理、咨询总监,曾任蚂蚁金服反洗钱总监,复旦大学...
周锦贤
周锦贤
周锦贤先生,香港人,广州暨南大学法律学士,复旦大学中国反洗钱研究中...
童文俊
童文俊
高级经济师,复旦大学金融学博士,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后。现供职于中...
汤 俊
汤 俊
武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信息安全学院教授。长期专注于反洗钱/反恐...
李 刚
李 刚
生辰:1977.7.26 籍贯:辽宁抚顺 民族:汉 党派:九三学社 职称:教授 研究...
祝亚雄
祝亚雄
祝亚雄,1974年生,浙江衢州人。浙江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
顾卿华
顾卿华
复旦大学中国反洗钱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现任安永管理咨询服务合伙...
张平
张平
工作履历:曾在国家审计署从事审计工作,是国家第一批政府审计师;曾在...
转发
上传时间: 2018-08-11      浏览次数:960次
朱海斌:不能因为一些短期困难而放弃了去杠杆目标


来源: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2018世界科技创新论坛”于8月10-12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共享全球智慧 引领未来科技,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出席并演讲。

 

  最近随着贸易战、汇率、国内经济形势的一些变化,有人觉得,是不是前一阵去杠杆、强监管做得多了。恰恰相反,朱海斌认为,未来几年可以在去杠杆、强监管的问题上做一些微调,但如果因为一些短期的困难而放弃了去杠杆、强监管的目标,中国金融体系的很可能会进一步的恶化。

 

  以下为演讲实录:

 

  朱海斌:我在科技领域我是门外汉,主要谈一下最近比较火的金融科技。随着科技的发展,金融货币等,对未来的金融行业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和变化,在科技这么迅速发展的阶段,人类对于科技,对于金融、社会的很多其它领域,我们究竟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一方面是非常开放积极的心态去拥抱科技的发展,另一方面人类需要有更加谦卑的心态维护科技带来的社会的变化,避免科技带来另外的负面性。

 

  我还是回到重点,金融科技。金融科技前几年在中国有另外一个马甲“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也好,金融科技也好,美国是最早起来的,但中国最近几年发展非常快。这个中间背后对应的确实在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经济对整个传统行业带来的冲击,包括金融行业。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像第三方支付,像微信、支付宝,应该说中国新的消费市场跟美国相比,我们已经从最开始相对比较落后,直接跳过了像美国现在比较常用的信用卡和其它金融支付的方式,我们直接跃入到更加下一级,这是金融科技在中国的后发优势。

 

  同样我们看到在金融交易方面,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或者科技的发展,正在完全改写整个科技行业,比如像高盛。高盛之前有600多名交易员,现在只剩下2名。包括摩根大通,每年在金融科技的投资方面,现在超过10亿美元,摩根大通也宣布我们不仅是一家金融公司,我们也是一家金融科技公司。

 

  在股票交易方面,摩根大通最近也研发了一套自己的新的AI系统,这个也是在交易环节就已经完全可以做到自动化的交易。另外大家也关注到摩根大通中国的投资银行部,面对目前整个行业的发展尤其互联网技术和科技技术的发展,对整个投行团队进行了一个结构的重组,由以往我们针对各类各个行业的服务,现在重新定位成以科技为核心的七个行业的划分。

 

  这七个行业是金融服务于科技、医疗健康与科技、企业与科技服务、智能出行、新消费与智能制造、数字化途径、基础设施和新能源。可以看到在科技发展以后,对金融服务的行业来讲,或者从我们现在能提供的服务来讲,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最近几年在互联网金融领域或者金融科技领域,我们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比如最近大家非常关注的P2P爆雷的问题,其实几年之前就已经发生了。包括在去年年底的时候,对于现金贷的整顿,其实在它刚开始进来的时候市场都是欢呼的形态,我觉得这是中国金融科技创新的一个后发优势,或者说领先于全球的一个领域。但很不幸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些领域出现一些新的危机的风险点。

 

  在进行金融创新或者金融科技的过程之中,回到第二点,我们可能需要更多的一个谦卑的心,或者说在金融跟科技的结合里,在这个特定的领域里头,我个人一直非常担心金融的血液和科技的血液之间是否有一些排斥性,怎么样把它更好的结合。因为科技最终最主要是一个更加开放的,发明的心态,但在金融领域,我们知道金融的核心,它的生命线在于风险管理,这个风险管理跟开放之间实际上本身是有冲突的,是需要我们去做很好的平衡。中国在过去几年,我觉得走的弯路恰恰是因为我们可能过多的关注了在拥抱新能源创新,新的商业模式的同时,忽视了这些新的产品背后所对应的风险管理。

 

  从全球来看,其实这也不是第一次发生,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前,其实在美国的市场,也存在金融创新和风险管理之间的争论。当时,像当时的美联储主席是非常支持金融创新。回过头来看导致金融危机非常重要的一些金融产品的形式创新,比如美国的次贷产品,原先是一种类似于中国现在在讲的普惠金融,怎么样支持中低收入阶层更好解决住房问题。另外一个产品是当时的CDO,像一些金融衍生产品。我们可以看到,恰恰在这些产品高速发展的过程之中,没有一个相对应的风险管理的系统去管理它的风险,导致了美国2007、2008的全球经济危机。

 

  在中国的话,我们应该说在2008年到2016年、2017年之前非常长的一段时间,我们在金融监管,在金融开放的思路上,跟全球恰恰走了一个相反的道路。从2008年以后全球金融监管是收紧,中国在2008年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一直是鼓励金融创新。我们看到过去几年其中一个非常大的问题,由于我们的金融监管在风险管理上并没有相应的跟上这些新的产品形式和新的金融服务形式的创新,导致了我们在目前最近几年,现在政府谈到未来三年我们三大攻坚战任务,第一大任务是防范系统性的风险,尤其是金融领域的风险。从金融去杠杆、金融强监管这个方向,应该是2008年以后第一次从监管上出现调整,这个调整在2017年以后个人感觉是对中国金融体系的防范风险是取得了非常积极的进展。

 

  最近随着贸易战、汇率、国内经济形势的一些变化,现在也有很多的讨论,是不是前一阵去杠杆、强监管做得多了。我个人觉得恰恰相反,未来几年包括最近一段时间,在去杠杆、强监管的问题上,如果做一些微调是可以,但如果因为今年一些短期的困难而放弃了去杠杆、强监管的目标,很可能中国在未来三到五年金融体系的风险会进一步的恶化。

 

  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